第一章

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

第五级 高级语言级
第四级 汇编语言级
第三级 操作系统级
第二级 一般机器级
第一级 微程序设计级/逻辑电路级

第二章

原码补码反码移码

符号位 0为正 1为负

对正数来说:

  1. 原码=反码=补码,移码为补码的符号位取反

对负数来说:

  1. 原码符号位为1加上真值的绝对值
  2. 反码符号位不变,其他位按位取反
  3. 补码在反码的基础上+1
  4. 移码为补码的符号位取反

定点加减法运算

定点格式:

X0 X1 X2 Xn
符号位 数值位–> 小数点

公式:
[X+Y]补=[X]补+[Y]补
[X-Y]补=[X]补+[-Y]补
[Y]补–(所有位取反+1)–>[-Y]补
注:
使用补码加减运算时,符号位和数值为一起参与运算;
符号位产生的进位要舍弃

变形补码:
采用双符号位,且符号位参与运算;
最高符号位上产生的进位要舍去;
最高符号位永远表示结果的正确符号;
变形补码只能检测溢出,不能避免溢出
(00,11无溢出)(10负溢出,01正溢出)

移位操作

还原真值->求反码->求补码->左移添0,右移添1
注:所有的移位都是相对于小数点,即小数点不动,数字动;且符号位不改变

浮点加减法运算

浮点格式:

X0 X1 X2 Xn
符号位 小数点 数值位(也称尾数)–>
浮点数表示:X=Mx × 2^Ex
尾数右移一位,阶码+1;尾数左移一位,阶码-1

运算步骤:

  1. 对阶:小阶向大阶对齐,阶码+1,尾数右移一位,;阶码-1,尾数左移一位
  2. 尾数相加减
  3. 规格化:采用补码表示的尾数规格化为:00.1xxx或11.0xxx
    左规:尾数左移1位,阶码-1
    右规:尾数右移1位,阶码+1,补足的符号位为原双符号最高位
  4. 舍入
  5. 溢出判读(01上溢,10下溢)

流水线浮点加法器

K-流水线级数
n-指令条数
T-缓冲时间
Tcycle-时钟周期时间=tmax+T
Tnon-非流水线完成时间=n ×(时间和)

加速比=

Tnon(n+k1)Tcycle \frac{Tnon}{(n+k-1)*Tcycle}

吞吐率=

n(n+k1)Tcycle \frac{n}{(n+k-1)*Tcycle}

流水线效率=

加速比k \frac{加速比}{k}

第三章

cache的三种映射方式

  1. 全相联映射:主存中任意块都可以存入cache,访问内存块时 需遍历cache确定是否存在,不存在则放入cache;存在则替换
  2. 直接映射:主存中内存块和cache一一对应,访问内存块是只需要查询cache对应的块是否存在,不存在则放入;存在则替换
  3. 组相联映射:内存块和cache被分区,第i区内存块只能放入第i区cache,不存在则放入;存在则替换

三种映射方式的特点

  1. 全相联映射:
    1. 优点:冲突概率小,cache利用率高
    2. 缺点:高速比较器难实现
  2. 直接映射:
    1. 优点:硬件简单,成本低,地址变换速度快
    2. 缺点:冲突概率高,降低cache效率

SRAM

较为复杂,建议看湖科大教书匠的视频共30min左右

DRAM

读操作有破坏性,每次读操作后需立即进行写操作

字位拓展

位拓展:
现有若干片 1K x 4位 的 SRAM 芯片。
需要设计一个 1K x 8位 的存储器模块
8/4=2片

字拓展:
现有若干片 1K x 4位 的 SRAM 芯片。
需要设计一个 4K x 4位 的存储器模块
4/1=4片

字位拓展:
先位拓展,再字拓展,然后相乘
现有若干片 1K x 4位 的 SRAM 芯片。
需要设计一个 2K x 8位 的存储器模块
8/4=2片
2/1=2片
2×2=4片

第四章

CISC的特点

  1. 指令条数多
  2. 寻址方式多
  3. 长度不固定
  4. 格式种类多
  5. 访存指令多

第五章

指令周期

指令周期:取出一条指令并执行的时间
CPU周期(机器周期):指令周期由若干个CPU周期来表示,通常用内存读取一个指令字最短时间来规定CPU周期
时钟周期(脉冲周期):CPU周期由若干个时钟周期组成,是处理操作的最基本的单位

微程序控制思想

把操作控制信号编成所谓的微指令,存放到一个只读存储器中,当机器运行时,一条又一条的读出这些微指令,从而产生全机所需要的各种操作控制信号,使相应的部件执行规定的操作

微指令格式

水平型微指令:指一次能定义并能并行执行多个微命令的微指令。

控制字段 判别测试字段 下地址字段

#例题
已知某计算机采用微程序控制方式,控制存储器容量为512* 48位。微程序可在整个控制存储器中实现转移,控制微程序转移的条件共4个,微指令采用水平型格式,后继微指令地址采用断定方式。
要求:试分析微指令的格式,并计算微指令的各个字段分别为多少位?

1、控制存储器容量512* 48位是说有控制存储器有512个单元,每个单元48位。512个单元地址编码是9位。
2、假设判别测试字段中每一位为一个判别标志,由于有4个转移条件,判别测试字段为4位;
3、因为控制存储器容量为512个单元,下地址字段为9位;控制字段是(48-4-9)=35位。

微程序原则

第七章

磁盘计算题

  1. 存储容量:一个磁盘所能存储的字节总数
  2. 平均等待时间=磁盘旋转一周所需时间/2
  3. 平均存取/访问时间=寻道时间(题目给) + 平均等待时间
  4. 内部数据传输率=磁盘的转速(n转/s) × 一道磁道的容量

#例题
磁盘组有6片磁盘,每片有两个记录面,最上最下两个面不用。存储区域内径22cm,外径33cm,道密度为40道/cm,内层位密度400位/cm,转速6000转/分
问:1.共有多少磁道 2.盘组总存储容量 3。内部数据传输率
有效盘面为6×2-2=10

  1. R=33/2=16.5cm r=22/2=11cm (16.5-11)×40=220道
  2. 磁盘磁道容量相同,靠内密度大磁道短,靠外密度小磁道长。
    一条磁道容量=2Πr × 400 = 27632位=3454B
    总容量=3454B×220×10=7598800B
  3. 传输速率=100转/s × 3454B =345400B/s
  4. 平均等待时间=1/200s